新闻发布会现场(刘健 摄)
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
9月22日,国务院新闻办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、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、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出席,全面介绍了“十四五”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,重磅发声披露中国金融“家底”。
潘功胜:金融事业取得重大成就,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
潘功胜表示,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五年来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。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,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、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,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。截至今年6月末,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,位居世界第一;股票、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;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我国在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,基本建成多渠道、广覆盖、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,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、普惠小微、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%。
李云泽: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,监管开创新局面
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指出,“十四五”以来,银行业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,5年来年均增长9%,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。全球1000强银行中,143家中资银行上榜,前10位我国占据6席。
5年来,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,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,是“十三五”末的2.3倍,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。监管方面,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、责任人3.6万人次,罚没金额210亿元,监管合力加快凝聚。
吴清:资本市场量质齐升,法治体系不断健全
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,“十四五” 期间,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。今年8月,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,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.5万亿元,直接融资比重达到31.6%。
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,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,进行系统 “立改废释”,新 “国九条” 及60余项配套规则出台。同时,持续加强监管,“十四五”期间对财务造假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,罚没414亿元。
朱鹤新:外汇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,储备稳定在 3 万亿美元以上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称,“十四五”以来,外汇领域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。国际收支运行更加稳健,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、债券、存贷款超10万亿元。
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,取消贸易外汇收支名录登记等行政许可,外汇局行政许可业务笔数下降超70%。“十四五”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,近两年在3.2万亿美元以上。
深度分析与评论
此次发布会,四位金融领域负责人的发言全面展示了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成就。从数据来看,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庞大且实力雄厚,银行业总资产、股票债券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列,这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在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数字金融等创新领域,我国走在世界前列,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创新性。例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快速增长和利率下降,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,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经济活力。
资本市场的发展则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融资结构,提高了直接融资比重,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,推动了科技、资本、产业的良性循环。同时,监管的加强和法治体系的完善,也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外汇领域的稳健运行和开放举措,增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,稳定的外汇储备也为应对外部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总体而言,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金融业取得的成就显著,为“十五五”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随着金融强国建设的持续推进,我国金融业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、防范金融风险、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。